分享:
近日,“甘肅好人”苗星新文明實踐品牌工作室以及大愛無疆志愿服務隊在隊長苗星新的帶領下,走進永昌縣紅山窯鎮(zhèn)紅山窯村,為村里50戶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帶來了面粉、大米等生活必需品。

△苗星新團隊帶領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觀看文藝演出
苗星新,這位在公益路上堅守了47年的70歲老人,早已成為愛心的代名詞。每逢佳節(jié),她總是忙碌于聯(lián)絡全國各地的愛心企業(yè)和人士,籌備各類生活物資,將社會的溫暖傳遞給那些最需要的人。多年來,她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鄉(xiāng)村田野,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什么是無私奉獻。
此次志愿服務隊的到來,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紅山窯村黨支部副書記李長峰代表村黨支部及全體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向大愛無疆志愿服務隊表達了深深的感激之情。這份感激,不僅是對物資的感謝,更是對苗星新和志愿者多年來堅持公益的敬重。
回首往昔,苗星新的成長經歷滿是坎坷。1956年6月,她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及先天不足引發(fā)的多種病癥,被遺棄在蘭州市城關區(qū)街頭,隨后在孤兒院度過了兩年時光。兩歲時,她被蘭州市七里河區(qū)駱駝巷居委會主任康氏收養(yǎng),這位“康奶奶”成為了她生命中的第一縷陽光,陪伴她度過了14年的溫暖時光。
1975年,高中畢業(yè)的苗星新響應號召,前往甘肅省皋蘭縣“插隊”。在那里,她目睹了農民們在缺醫(yī)少藥的環(huán)境中與疾病和貧窮頑強抗爭的場景,心中滿是不忍。于是,她提筆向蘭州市七里河玻璃廠醫(yī)務室求助,希望能為當?shù)剞r民提供免費藥品。沒想到,一個月后,整整兩箱藥品如期而至。當她將藥品送到農民手中,看到他們質樸的欣喜與感激時,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幫助他人,傳遞溫暖。

△仲夏時節(jié),苗星新團隊組織殘疾人暢游金昌部分景區(qū)
在皋蘭縣“插隊”1年后,苗星新因病情嚴重調回蘭州肉聯(lián)廠上班。隨后,她聽說金昌市當時還沒有肉食加工廠,便孤身一人來到金昌,創(chuàng)辦了一家肉食加工廠。創(chuàng)業(yè)的日子里,她一邊經營著自己的事業(yè),一邊不忘幫助金昌市以及周邊地區(qū)的困難群眾。退休后,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業(yè)中。
“我的公益之路始于2007年,記得當時我建立了‘大愛無疆QQ群’,團隊初始成員僅36人。2010年,‘金昌市大愛無疆公益協(xié)會’正式成立,如今團隊規(guī)模已發(fā)展至400余人。”苗星新向記者介紹,幾十年來,她帶領協(xié)會志愿者深耕公益,服務足跡不僅遍布甘肅省內,還延伸到青海、湖南、云南等地。他們聚焦多個幫扶領域,包括扶貧濟困、關愛留守兒童與老人、援助失獨家庭、幫助孤殘群體。截至目前,團隊已累計籌集發(fā)放物資價值1600余萬元,幫助困難兒童及老人達12萬人次,志愿服務總時長更是長達16萬小時。
一番交談后,記者也了解到苗星新這么多年的艱辛與不易。為了治療自身先天疾病,苗星新先后經歷9次手術,整個胸骨被鋸開,再用鋼絲和鋼板固定著,屬于綜合殘疾人,但她從未因此而退縮,每次搬運救助物資時,胸口鉆心的疼痛也無法阻擋她前行的腳步。“有那么多人在等待著我們的幫助,我絕不能停下來。”是她掛在嘴邊最多的一句話。

△苗星新團隊開展助困送溫暖活動
從小舉目無親的成長經歷,以及在多次手術中得到陌生人的愛心援助,讓苗星新深刻理解了幫助他人的重要意義。這份理解,成為支撐她投身公益事業(yè)47年的強大動力。因為執(zhí)著的付出,她先后榮獲“中國好人榜”好人、全國百優(yōu)志愿者、甘肅省最美志愿者、第七屆金昌市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而她帶領的金昌市大愛無疆公益協(xié)會也多次榮獲全國十佳優(yōu)秀志愿者服務基地、全國“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甘肅省第二屆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十佳”志愿服務組織等榮譽。
講完往事的冷暖,苗星新抹了一把熱淚,又說出了那句多次說起的話:“社會給了我很多關愛,如果沒有那么多好心人在我困難的時候幫助我,我恐怕沒有今天。為此,我會把我的整個生命都奉獻給公益事業(yè),為幫助更多困難的人而不遺余力。”
?